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6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567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62.
熊权 《云梦学刊》2009,30(1):5-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李何林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左翼文艺研究和鲁迅研究两个方面。他的《中国文艺论战》、《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仍是当今学界现代文艺思潮研究不可忽略的出发点;他的鲁迅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结合,堪称建国后鲁学“正统派”的代表。对李何林而言,革命经历影响学术选择,学术方法、理路体现革命信仰和斗争思维.我们要从“革命”与“学术”的交融来理解其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从分析黎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人手,分别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黎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和途径,旨在为黎族传统体育如何进入海南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4.
文平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21-21,18
本文对海南黎族舞蹈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5.
厉鹗作为浙派宗师,从其诞生至今三百多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兴趣.其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生前至1911年是活跃期;1912年至1979年是沉寂期;1980年以后是繁荣期.在这些时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初步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他在清代诗史上的实际地位极不匹配,我们期待对厉鹗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66.
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反映,是一扇窥视黎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轨迹的窗口。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龙(蛇)纹、雷神纹、青蛙纹等多种纹身图式分析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华彤庚 《云梦学刊》2011,32(1):107-110
李元洛的《元曲之旅》,将元曲通论与文化散文对接,以现实生活与元曲意境互参,语言鲜活泼辣,感情激越深挚,字里行间闪耀着历史辩证法和艺术辩证法的光芒,显示中国诗评的诗性传统并未断裂。  相似文献   
69.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11,32(3):70-76
传统尊卑观念,既是一个同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关于人们社会地位的政治等级观念,也是一个同政治哲学和传统伦理道德紧密相连的价值观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政治根源也有哲学和伦理思想渊源,本质上是封建宗法制度(礼制)的产物。而其长期流行则是封建统治者依靠政令刑罚的强制手段实行"礼治"统治和儒家礼育长期教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传统尊卑观念,既包含君权至上的贵贱有等、尊卑有别的政治等级观念,也含有礼敬老人和在人格上尊重普通人的积极因素。历史上,它起到了禁锢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直接导致了我国社会平等观念的缺失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它并未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销声匿迹,仍然在深深影响着国人。重新审视传统尊卑观念,去芜存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朱熹吸收二程、张载和周敦颐的思想资源,在将本体论意义的"理"、"道"与含具宇宙生成论意义的"太极"融合而纳入自己的体系时,对太极之理究竟能否活动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曲折。从理本论思想的演变和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考虑,朱熹在理气动静问题上的"曲折"是不可避免的。牟宗三对朱熹太极之理"只存有不活动"的批评揭示了朱熹理气关系解释的思想特点,但同时这种批评也偏于一隅,与朱熹思想的实际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